【导读】华图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省考常识:常识做题通用技巧之“三审”,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联系【黑龙江华图咨询电话】 ,更多资讯请关注黑龙江华图微信公众号(hljhtjy)或进入 交流群【594866580】黑龙江公务员培训咨询电话:0451-88882340
黑龙江华图咨询电话:0451-88882340
|
2023年公务员上岸交流群
所谓的常识做题通用技巧之“三审”,指的是你做任何一道常识题目都是可以参照这个思路的。第一审指的是:审题目问法。常识题目常见问法有两种:要么是问“正确的是”,要么是问“错误的是”,当然也要注意它们的同义替换,比如说“符合的是”“不属于的是”等等,所以题目问法一定要审清楚。第二审指的是:审题干关键词。有的常识题目比较长,给出了很多关键词,这个时候就需要重点关注一下。第三审指的是:审选项。有的常识题目给的四个选项之间可能是有关联的,比如说两个选项的说法完全相反,那这个时候答案就在二者之中了。选项和题干也可以结合在一起来判断,从而找出正确答案。那下面我们就通过题目来应用一下这“三审”。
【例题1】唐太宗李世民曾言: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下列哪一人才选拔制度与其所言体现的用人理念最契合( )
A.科举制
B.察举制
C.世卿世禄制
D.九品中正制
【答案】A
【解析】第一审:审题目问法。问的是与题干理念“最契合的是”,所以是选择“正确的一项”。第二审:审题干关键词。这道题目里,“唐太宗李世民”和“唯才是与”这两个就已经交代了时间、人物、内容,当然里面更重要的是把内容交代了,也就是说,唐太宗李世民赞同的是哪种用人标准呢?就是注重人本身的才学。第三审:审选项。四个选项里,A项科举制是大家最熟的一个,也是古代社会影响最大的一个,它的特点就是看重考生的才学。当然如果你比较了解科举制度,也可以从“唐太宗李世民”这个关键词来入手,科举制在隋朝开创,唐朝沿用并加以完善,一直用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所以从时间上考量也可以选出A项。因此,这道题的正确答案选择A选项。
【例题2】下列送别诗句中不属于描写目送友人场景的是( )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好老师 好课程 好服务
C.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D.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答案】C
【解析】第一审:审题目问法。问的是“不属于的是”,所以是选择“错误的一项”。第二审:审题干关键词。这道题目里,“目送友人”是题干关键词,那就从选项里找一个不是目送友人的就可以了。第三审:审选项。四个选项是四句古诗,把诗的意境和题干“目送友人”匹配一下,答案就出来了。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C项,“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说明诗人自己酒醒以后,友人已经走远了,所以不是“目送友人”。而A选项里的“孤帆远影”、B选项里的“空留马行出”、D选项里的“江上秋帆远”都是说明诗人目送友人离开的场景。
【例题3】下列古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②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③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④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A.①③④②
B.③④①②
C.②③④①
D.④③①②
【答案】D
【解析】第一审:审题目问法。问的是“排序正确的是”,对于排序题目,问法一般都是这样的。但也要注意它问的是“古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的排序,所以不要理解成诗词作者的时代排序。第二审:审题干关键词。这是四句古诗,所以可以一个一个的来看,也可以先挑自己最熟悉的来看,然后再结合给的四个选项中的顺序安排,来确定答案。有时候看了两句诗可能就能确定答案了。我们先说第三审:审选项。排序题目最常见的选项安排是两个选项排在第一位的序号是一样的,还有一种就是这道题目的四个选项,每一个开头序号都不一样。所以,我们先从自己熟悉的诗词入手,在这四句诗里,第④句可能是大家最好猜的,“江东子弟”“卷土重来”,大部分考生都能猜出来是秦朝末年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楚汉之争,项羽战
败乌江自刎。而秦朝是封建国家里的第一个王朝,所以如果其他三句不太熟,你想蒙个答案的话就可以直接选D,当然,这只是最后不得已的做法,这道题正好正确答案是D,换成其他题目这样蒙到的概率就不高了。所以还是要看一下剩下三句诗。①“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翻译为:千丈长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降旗挂在石头城头。“石头城”指的是三国时期东吴都城南京,描写的事件是西晋讨伐东吴,东吴战败投降。②“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翻译为: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唐代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标志着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
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③“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翻译为:千载琵琶一直弹奏胡地音调,曲中抒发的分明是昭君的怨恨。描写的是“昭君出塞”的故事,发生在西汉。因此,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④③①②。故正确答案为D。
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微信客服
上一篇:省考行测:近代各大事件汇总
下一篇:行政复议机关的确定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406号华图教育
客服热线:0451-88882340
网站://haerbin.hu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