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华图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2教资考点精编3:语文教材基本篇目梳理,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联系【黑龙江华图热线】 ,更多资讯请关注黑龙江华图微信公众号(hljhtjy)及教师备考交流群【690352474】,黑龙江公务员培训咨询电话:0451-88882340
黑龙江华图咨询电话:0451-88882340
|
2023教师上岸交流群
一、初中语文教材基本篇目梳理
1.《春》
《春》是朱自清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文章按照盼春、绘春和赞春的思路来结构全文。在绘春部分,依次描绘了五幅美丽的图画,分别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最后运用比喻,突出了春天新、美、力的特征。
2.《背影》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上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在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3.《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此文开篇就以对比的写法突出了济南冬天无风、无雾(响晴),无毒日(温晴)的宝地特点。然后,从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不结冰的水三个方面写了济南的冬天,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之情。
4.《紫藤萝瀑布》
《紫藤萝瀑布》是宗璞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一树盛开的紫藤萝的驻足观赏,使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5.《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
6.《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是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叙述了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对母爱的赞美以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先年对母亲不解的懊悔,令人十分感动。全文语言平淡、文字朴实,没有经过精心的编织与雕琢,但却句句含情,字字如金。
7.《散步》
《散步》是当代作家莫怀戚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过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散步的事件,引发了作者一种“生命的感慨”,抒发了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此文语言平易朴实,但内涵丰富,耐人寻味,使读者的心灵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进行了一次愉悦而高尚的美的旅行。文章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昭示中年人应肩负起承前启后的责任,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8.《回忆我的母亲》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深切悼念自己母亲的回忆性散文,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是美的典型。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写的一篇记叙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但作者并未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而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
10.《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作者对长妈妈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11.《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在日本东北大学的留学生活,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另外,文中热烈赞颂藤野严九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友谊。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
12.《故乡》
《故乡》是鲁迅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选自小说集《呐喊》。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同时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造成纯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13.《社戏》
《社戏》是鲁迅先生写的短篇小说,选自小说集《呐喊》。这篇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 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14.《孔乙己》
《孔乙己》是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选自小说集《呐喊》。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本文篇幅不长,但是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15.《老王》
《老王》是当代文学家杨绛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作者也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应不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
16.《春酒》
《春酒》是琦君的一篇散文。思乡,是本文一大主旨。故乡的一切与儿时的印象叠印在一起,辉映成一片快乐而感伤的谜。春酒、会酒,醉了母亲,醉了“我”,也醉了无数读者。“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在“春酒”“会酒”席上不断氤氲起来,弥漫成浓浓的人情民风之美。
17.《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桥梁专家茅以升,文章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为读者详尽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及特点,是一篇很典型的事物性说明文。
18.《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介绍园林知识的说明文。
19.《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本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20.《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本文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雨果,法国作家。本文是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文章。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所谓的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反而代表了人类的良知,在这封信中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雨果的难能可贵之处,不仅在于他的立场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群众的角度,世界的角度,人类的角度,他公开斥责政府如强盗一般,颠倒黑白,不以此为耻,反以此为荣;还在于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他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种见解,是非常透彻的。因此,他盛赞中华民族,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愤怒地谴责了侵略者的罪行。
22.《我的叔叔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最著名的小说名篇之一。这篇文章主要写“我”一家人在去哲尔赛岛途中,巧遇于勒的经过,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的时候的不同表现和心理。文章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不同态度揭示并讽刺了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情形。
23.《变色龙》
《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该作栩栩如生地塑造了虚伪逢迎、见风使舵的巡警奥楚蔑洛夫,当他以为小狗是普通人家的狗时,就扬言要弄死它并惩罚其主人。当他听说狗主人是席加洛夫将军时,一会儿额头冒汗,一会儿又全是哆嗦。通过人物如同变色龙似的不断变化态度的细节描写,有力地嘲讽了沙皇专制制度下封建卫道士的卑躬屈膝的嘴脸。
二、高中语文教材基本篇目梳理
1.《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出自《左传》。这是一篇古代记叙散文,内容讲述公元前 630 年,秦、晋借口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且与楚国亲近而合攻郑国的事情。在自己的国家 ( 郑国 ) 危难之际,烛之武前往敌国交涉,于强秦面前,其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终于使秦国从郑国退兵。
2.《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这是一篇古代记叙散文,文章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这一悲壮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为燕国勇于牺牲的精神。文章通过一系列情节和人物对话、行动、表情、神态等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了英雄荆轲的形象。
3.《鸿门宴》
《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这是一篇古代记叙散文,文章叙述了公元前 206 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及刘邦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这次宴会对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被认为是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的原因。
4.《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写人记事散文,作者是鲁迅。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 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 22 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
5.《小狗包弟》
《小狗包弟》是一篇写人记事散文,作者是巴金。文章写作者如何得到包弟,如何和包弟建立深厚的感情。然而,文革时期,为了保全自己和家人,作者出卖了包弟,把它送上了解剖台。巴金对自己这种自私的行为感到愧疚,但巴金并没有把这件事遗忘在记忆的角落,而是大胆地剖析自己,对自己进行了良心的谴责。巴金将这种心路历程向人们表达,其实是希望在“说谎成风”的时代,人们要有勇气剖析自己,大胆说真话。
6.《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作家梁实秋在听完梁启超先生的一次演讲后所作的写人记事文章。文章通过演讲这件事来写梁启超先生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梁启超先生的崇敬、景仰之情。
7.《别了,不列颠尼亚》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记录香港回归的新闻,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欢庆回归的人们多么激动,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角度,并且把末代港督乘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这一事件放在一个历史的背景中,更加突出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8.《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美国著名记者罗森塔尔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写下的一篇新闻,此新闻获过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 1000 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本新闻的主要事件是:参观者沿毒气室——焚尸室——女监房——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参观。作为一名新闻记者,罗森塔尔的眼光敏锐地追寻着参观者的行动与神态,通过他们的一系列行动神态来反映惨绝人寰的历史事实。
9.《包身工》
《包身工》是我国现代作家夏衍于 1935 年创作的一篇报告文学,文章叙述了上海等地包身工遭遇的种种非人待遇。
10.《飞向太空的航程》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一篇新闻,文章回顾了中国人飞向太空的历程。文章开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升入太空的重要历史时刻,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回顾了半世纪以来中国人的航天之路,最后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结束,全文结构严谨,是一篇典范的新闻佳作。
11.《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文章还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
12.《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将悲秋与颂秋结合起来,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这情是故乡情、爱国情,这落寞之秋是作者当时心境的写照,是对国运衰微的喟叹。文章蕴含深沉的故都之恋、故国之爱,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对祖国的热爱。
13.《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作者是王羲之。文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14.《赤壁赋》
《赤壁赋》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作者是苏轼。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文章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15.《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作者是王安石。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本文。本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更成为世人常用的名言。
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微信客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406号华图教育
客服热线:0451-88882340
网站://haerbin.hu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