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考试资讯,考情考务和备考资料
二、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一)环境保护规划制度
环境保护规划,是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一定时期内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目标及保护措施与手段所作的总体安排。环境保护规划制度是关于这种规划的编制、内容、执行等事项的法律规定。
(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是以签订责任书的形式具体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环境保护负责的行政管理制度。责任者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首长、各有关部门领导。其法律依据是环境保护关于地方各级政府对其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规定和产生污染的单位应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的规定。
(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这是一项为规划和建设提供决策依据、防止产生不良影响的预防性制度。
(四)“三同时”制度
“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这是中国独创的,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相衔接的,预防产生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制度。该制度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一切有可能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建设项目。
(五)环境标准制度和主要污染物的总量控制制度
环境标准制度是环境管理的基础性制度,因为要保护和管理环境就必须对环境质量、污染物的排放以及监测方法作出统一的规定,环境标准就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身健康,对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作出的规定。
我国环境标准主要有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污染物控制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物质标准、环境仪器标设备等六类。根据适用范围的不同,环境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根据适用时段的不同,又分为现行标准和超前标准。
主要污染物的总量控制制度,指在特定的时期内,综合经济、技术、社会等条件,采取通过向大气和水排污排放源分配排放量的形式,将一定空间范围内排污源产生的水和大气污染物的数量控制在水环境和大气环境容许限度内而实行的污染控制方式及其管理规范的总称。这种控制方法是针对污染物浓度控制无法保护环境质量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对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协调经济与环境的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
(六)环境监测报告制度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环境监测报告制度》,环境监测报告制度主要内容包括:(1)环境监测报告的种类。环境监测报告分为数据型和文字型两种。数据型报告是指根据监测原始数据编制的各种报表、软盘等;文字型报告是指依据各种监测数据及综合计算结果进行文字表述为主的报告。环境监测报告按内容和周期分为环境监测快报、简报、月报、季报、年报、环境质量报告书及污染源监测报告。(2)环境监测报告的管理。环境监测站的种类监测报告、数据、资料、成果均为国家所有,任何个人不得占有;属于保密范围内的监测数据、资料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保密制度进行管理,未经市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外单位提供、引用和发表尚未正式公布的监测报告、监测数据相关资料。
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微信客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406号华图教育
客服热线:0451-88882340
网站://haerbin.huatu.com/